奉献自己,帮助他人,
让生命延续,为生命礼赞。
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
近年来
南安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的人数不断增加
最近
洪梅镇的陈志明毅然签下了登记表
成为我市今年第十位遗体(器官)捐献登记志愿者
7月31日,记者跟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洪梅镇梅溪村陈志明的家中,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陈志明登记成功,成为一名遗体(器官)捐献志愿者。
陈志明今年50岁,因患有股骨头坏死,2013年他丧失了劳动能力,认定为肢体二级残疾,脚行动不便,生活也丧失了收入来源,为了不拖累妻子和儿子,2017年,他选择了离婚。
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陈志明
因为她比我年轻很多,我今年50岁,她才41、42岁,差10岁,所以不想连累她。
患病多年,陈志明受到了亲人朋友的帮助和关心,如今的陈志明,和父母共同生活,住在兄弟的空房子里。面对生活的暴击,陈志明却逐渐变得豁达,偶然一日看新闻,志愿捐献在他心里扎了根。
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陈志明
去年年初有一天我在家里看今日头条,无意中了解到红十字会,才开始慢慢了解人体捐献。我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,我经过一段时间考虑之后,才开始跟我的亲属、兄弟父母说清楚。
陈志明自己想得很明白,但是年老的父母、在外拼搏的兄弟,受到老观念的影响,十分不支持志明的决定。
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陈志明
他们认为我不用走到这个地步,我就说我的人生活到这种情况,丧失了劳动能力,以后的生存不容易,死之后也不想连累我的兄弟。而且我的父母已经很年老了,我就选择将遗体捐献给医学做研究,做一些贡献。
尽管不舍
父母兄弟最终选择尊重他的意愿
受疫情影响
陈志明的登记拖了大半年
如今终于如愿
他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
Father's Day
事实上,整个登记过程中,陈志明都是带着笑容、侃侃而谈,对于人生,他从容豁达,也希望通过自己,带动他人,为社会、为移风易俗做贡献。
生命如夏花
遗体(器官)捐献
则使每一朵濒临枯萎凋谢的
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绽放
小到一个眼角膜
大到一颗心脏
都会给予他人重生的希望
伟大的捐献志愿者们
选择在百年之后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
用大爱
化素昧平生为血脉相连
向他们致敬
最后的离去最初的诞生一样
都是人生必然
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
都是光照人间
如果您也有遗体(器官)捐献意愿
可与市红十字会联系
0595-86392381
遗体器官捐献
不仅是为医学教学教研做出巨大贡献的生命工程
也是响应绿色殡葬、移风易俗的社会工程
希望有更多市民
能够关注并支持遗体器官捐献事业
【记者:颜思莲 黄种贤 陈君(实习生) 通讯员:颜美满】
来源:南安市广播电视台、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九歌
- 我的微信
- 加我购买特产美食
-
- 微信公众号
- 更多美食请关注
-